ㄧ年一度的居服員活動於5/6號在居服員熱烈期待下舉行,此次的活動非常知性,在台北生活了好多年從來不知道芝山岩的來頭那麼大對這一群服務員來說能有機會大家一起出去走走真的不容易喔!部落客.jpg
http://www.atlaspost.com/china_motor/
我們以最簡單的方式,也最省錢的方式就是好好利用大眾捷運進行我們的旅程!
雖然簡陋但是我們卻玩的很開心~
2007員工旅遊
從新店搭捷運到士林站~步行至芝山岩。芝山岩位在陽明山腳下,為一座孤立的小山丘,海拔最高僅約52公尺。早期士林移民漳州人覺得它像故鄉的「芝山」,所以將之稱為「芝山岩」。全域為二千多萬年前所形成的大寮層砂岩,屬於海相地層。地質景觀豐富有:風化窗、洋蔥石、海相化石、太陽石、層理、節理、落岩塊……等,是觀察台北盆地的形成很好戶外教室唷。

芝山岩曾經歷過鹹水湖、淡水沼澤的環境,至今還可以在此看到「搭肉刺」、「皮孫木」等生長在海濱的海岸植物,成為環境變遷的證據。芝山岩面積不到 10 公頃,卻擁有 280 餘種的原生植物。自清朝以來即禁止砍伐,在日據時代更頒有保護法令,於是古木參天,巨木多見。有為數眾多的無患子、糙葉樹、楓香…等巨木,都是秋冬落葉的樹種,因此秋冬時節片片黃葉綴滿山頭,是台北地區難得之秋季景色。

纏勒現象為熱帶雨林植物特有的生態特徵。芝山岩步道邊處處可觀察到各階段的纏勒現象, 尤其是矗立於山頂樹木園的「千年食樹大王」顯現纏勒現象已經進入絞殺階段,這也同時指出此地森林發育已經非常久遠。

離開這古老優美的地方,我們繼續前往位於位於八里鄉河海交接處的十三行博物館~
原本為二級古蹟「十三行文化遺址」,佔地約三千六百坪,全館面積約兩千坪,建築的原始構想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全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架構成完整的概念,分別表達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並以真實透心的材質,如清水混凝土、砂岩及老化的金屬板等,構築成完整的理念。

博物館凹陷於地下一點五米,觀眾入館前,需經歷一段緩緩向下斜伸的坡道,象徵走入考古學家發掘的地下寶庫。入館後,在參觀完一樓的教育服務設施,再蜿蜒而上,即進入開闊的展示環境。這裡展出史前的煉鐵遺跡,重要文物為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及與外族之交易品等,其代表性文物為「人面陶罐」等。

博物館外貌鋼構建築象徵海,所有的結構軸線均以放射狀指向海洋;斜緩的屋頂象徵過去十三行人生存環境中的沙丘或海中凸起的鯨背。而八角斜塔代表時間軸, 其17度傾斜不正的設計,影射毀壞的遺跡與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十三行博物館因建築特殊,於2002年榮獲「台灣建築獎」首獎、2003年遠東建築獎首獎,為近年來頗受注目的話題建築!

我們這建築的外行人
雖然不懂~卻是讓我們看的目不轉睛了!
搭著渡船回到淡水~聚餐之後是時候到別了!夕陽捧著我們愛玩又想休息的心,一樣的,有分離才有下次的相聚!


http://www.sshm.tpc.gov.tw/web/Home?command=display&page=flash
http://naturet.ngo.org.tw/trail/01_zs/index.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h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